沈溪研究半晌,回头看到云柳站在那儿发愣,不由笑道:“你担心什么,我知道,总归这些东西将来能派上用场,哪怕真需要交给朝廷,我也有的是理由,就说从佛郎机人手中得来的,或者是我无意中改良的,旁人怎会非议?”</p>

云柳突然明白过来,今时不同往日。</p>

沈溪再不是以前那个被人压着,处处需要看人脸色行事的年轻后生,现在沈溪是监国,是可以在朝中呼风唤雨的人物,沈溪说什么便是什么,就连皇帝都不敢得罪。</p>

沈溪把木匣合上,放下来:“这些小玩意儿,先别放在我这里,找地方销毁吧,普通人看到不知有何用,倒无大碍,但就怕落到有心人手里,到时候找茬就不好了。”</p>

“嗯。”</p>

云柳点头道,“大人,最近张氏族人异动频繁……西北那边有消息说,军中一些将领居然投靠那兄弟俩。”</p>

沈溪笑着摇头道:“这就叫四五年当汉奸,四九年投国军,自寻死路……既然有人看好张家两兄弟,由得他们去,我有的是手段让他们知道厉害!做事是要讲规矩,但有时候最大的规矩就是你手腕够硬。”</p>

“大人的意思是……”</p>

云柳无法理解沈溪这一番奇奇怪怪的话,好奇地打量沈溪。</p>

沈溪道:“我不隐瞒你,但凡在西北想投靠张氏外戚之人,都会被我找个情由处置,他们会被调到更为艰苦的地方任职,我不会杀他们,但他们做错事,就该受到惩罚。因为从一开始,陛下就已定好规矩。”</p>

云柳低下头:“卑职做事不当,没提前阻止。”</p>

“没事。”</p>

沈溪道,“肯定有人想烧冷灶,毕竟张氏兄弟背后是太后,有些想法是正常的,但他们不该忽视圣旨,活该倒霉。”</p>

……</p>

……</p>

朱厚照在宣府的生活有些郁闷。</p>

说是出兵草原,但在鞑靼游骑袭扰大同后,便不再在大明边关出现,朱厚照派出斥候调查,发现鞑靼人并未有侵犯大明国境的迹象,之前所谓的袭扰,更像是部族迁徙,偶然从关前路过。</p>

“几个部族一起来边关,还说是意外?当朕那么好糊弄?”</p>

朱厚照对下面调查的结果很不满,冲着萧敬一通发脾气,让萧敬无地自容。</p>

萧敬发现,这几个月时间,虽然朱厚照未真正将他撤换,但其实早就对他没了耐性,从来没把他当成顾命大臣看待,更像是没用的家奴。</p>

以至于萧敬很懊恼:“我再怎么没本事,也比张苑强吧?就算刘瑾也不过是会巴结陛下,但政务却打理得一团糟,怎么陛下会对我如此不满?”</p>

萧敬理解不了自己有能力为何不得器重,他却不知朱厚照对于司礼监掌印这职务是否有能力并不在意,主要还是看这个人是否合他的心意。</p>

所以无论萧敬本事多大,在朱厚照心目中,萧敬远不如刘瑾,甚至连张苑都不及。</p>

就在朱厚照发脾气时,江彬从外边进来,近前后恭敬行礼:“陛下,末将带领两个千人队出关,抓回一百多鞑子!”</p>

“这么厉害?”</p>

朱厚照非常兴奋。</p>

这边刚报告没有鞑靼人靠近边关,江彬就派人逮回来一百多鞑子,就好像是故意要打萧敬和宣大镇将领的脸。</p>

江彬很得意:“人已押送到张家口,陛下是否亲自去查看?”</p>

朱厚照道:“那是当然,马上准备马匹,朕准备骑马去。萧公公,朕这几天先不回来,小事你自行解决,大事留中,出发!”</p>

……</p>

……</p>

朱厚照行事无所顾忌。</p>

想去何处便去何处,骑马就可以,就算是在宣府边关也毫无畏惧,所带随从不过五百,这让萧敬看了既着急又无可奈何。</p>

“陛下又走了?去张家口近百里地,去一天,回来一天,再逗留一天,起码三天,万一出事当如何是好?”</p>

萧敬带着担忧,从行宫出来,整个人无精打采,根本没心思回去处理司礼监事务。</p>

刚走出行宫大门,迎面过来一人,却是被朱厚照召到宣府来挂职宣大总督的兵部侍郎王守仁。</p>

“萧公公?”</p>

王守仁上前行礼,手上拿着一份上奏,好奇打量垂头丧气的萧敬。</p>

萧敬道:“是伯安啊,你来作何?陛下……陛下不在,去张家口了。”</p>

王守仁非常惊讶:“陛下往张家口?我是宣大总督,怎么不知道这事儿?没安排兵马随行么?”</p>

萧敬无奈地道:“先不提陛下出行之事……伯安,咱家且问你,你说大同和张家口外,暂且没有鞑靼人活动的踪迹,为何一转眼,江彬便奏报以两千人马俘虏一百多鞑子?”</p>

“有此等事?”</p>

王守仁对这消息非常意外,作为宣大总督他总领军务,照理说关口内外发生什么战事他都会第一时间获悉,结果他却压根儿就没听说过这件事,连江彬领兵出塞都是后知后觉。</p>

萧敬道:“老朽还会胡言乱语不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