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就把沈溪摆到焦点位置上。</p>

谢迁想出列说话,却被沈溪抢先一步。沈溪先前尚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出列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焕发莫名的神采,侃侃而谈:</p>

“依臣之见,对北方草原一战,以两年为限,调动兵马当以十五万为妥,兵马粮草如今大明都不缺……”</p>

朱厚照一听有些迷惑了,打断沈溪的话:“既然兵马粮草都不缺,为何还要以两年为限?”</p>

沈溪回道:“我大明弊端,不在于兵马粮草紧缺,而在于良将缺乏,官兵训练也亟待加强。”</p>

作为前兵部尚书,刘宇不乐意了,出列阴阳怪气地讽刺:“沈尚书,您这番话让人费解,难道你的意思是……我大明没有合格的将士?”</p>

沈溪直接道:“刘尚书所言极是,以在下看来,大明军队眼下状况的确如此。”</p>

此话出口,又遭致不少非议。</p>

大明朝可是击败元朝建立起来的,元朝幅员辽阔,盘踞欧亚大陆,如此庞然大物都能击败,从高高在上的官员到普通百姓都非常骄傲,就算立国一百多年后军队已烂到没法跟鞑靼人野战,只会龟缩在城塞内防守,依然被朝野吹捧为战无不胜。</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 </div>

只有边关将士才清楚地知道自己跟鞑靼兵**差距,处处小心谨慎,即便遇到战机也不敢主动出击,便是明白现在的军队已经不复开国时的武勇。</p>

朱厚照皱眉:“沈尚书所言有几分道理,爱卿认为如何才能改变现状?”</p>

“啊!?”</p>

皇帝的话,让在场大臣更加不解。</p>

朱厚照一向狂妄自大惯了,说话做事不过脑子,尤其像今日这种要出兵塞外征服草原的事情,被他以一种鲁莽强硬的方式决定下来,更让人觉得他有勇无谋。在场大臣都认定朱厚照听到沈溪这番话,必然会出言反驳,甚至对沈溪加以喝斥。</p>

但未料,朱厚照居然会采纳这种“灭自家威风”的说法,让沈溪提出补救措施。</p>

只有刘瑾才知道朱厚照的脾性,暗忖:“陛下不但尚武,而且军事造诣不浅……大明军队如何,陛下非常清楚,这都是沈溪当初为东宫讲官时对陛下教导所致,可能那时候这小子就想着将来某一天要用军事方面的事情吸引陛下的注意!”</p>

沈溪神色淡然:“以臣看来,要改变大明将领素养,必须在京师建立专门的军事学堂,教导将校,以系统化教学,培养他们的领兵能力!”</p>

“哦。”</p>

朱厚照恍然大悟,继而拍案叫绝,“还是沈尚书思虑周详,朕认为这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切实可行!”</p>

户部尚书刘玑出列道:“陛下,如此恐怕更加劳民伤财吧?”</p>

屠勋等人出来附议,都认为沈溪所提计划不合时宜,这也是身为文人的偏执……只有文人才有资格进入学堂,接受系统化教育,那些低**的武夫怎么有资格进入学堂?而且这种为武人准备的学堂,自古以来就没有先例,简直是瞎胡闹!</p>

朱厚照却不以为然,反驳道:“人都是从不懂到懂,这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沈尚书在军事上的能力有目共睹,如果他可以把这种本事教给大明将士,让他们也具备这种能力,何愁鞑靼不平?你们怎么会认为此法不可取?”</p>

在场大臣显然不理解朱厚照的心态。</p>

朱厚照心想:“当初我什么都不懂,都是沈先生手把手教导,才成为仅在先生之下的军事奇才。”</p>

“沈先生说的事情,满朝上下就我一个人能够明白,这些老顽固哪里能体会我们师生那种天下无敌的寂寞?你们居然敢在我们面前提出反对意见,还说不允许沈先生开学堂教育将士,你们算哪根葱?”</p>

朱厚照把自己当作沈溪的首席大弟子,觉得自己能在沈溪授课中受益匪浅,当然也就认为沈溪开学堂非常有必要。</p>

如此一来,大臣们一个个愁眉不展,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朱厚照不但定了个莫名其妙的国策,居然还要开办军事学堂,简直是要把胡闹进行到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