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士卒,骑乘驮运的马匹都是需要吃饭吃草,这后勤给养是第一等的要紧事。</p>

这次来到平壤的明军数量超过三万,马匹也是过万,人吃马嚼,加上辎重弹药等物,需要的运力也是颇为惊人了。</p>

每次大军出动,这粮草辎重的运输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在进入**之前,大明上下都有个打算,就是**大小也算是一个国家,大军入朝作战,粮食补给什么的就地解决,我大明将士为你**浴血奋战,你总不能袖手旁观,供应些粮草也是应有之义。</p>

不过询问**君臣的结果却很令人意外,**倒是没有任何遮掩,直接就说若是一万军在平安道,或可以支撑一月,若是收复黄海道,或许能有三月的粮食,在**境内足有二十万倭寇,大明派一万兵马过来,岂不是送死?</p>

当时话说到这个地步,大明的官员也是无奈,索性降低了要求,说如果大明带着银钱过来就地购买如何,**人素来小气,或许是舍不得白出粮食,这一仗大明又是非打不可,因为大明不能容忍有这样的大敌存在于**。</p>

但**的回答更让人无奈,**境内几处粮仓都落在倭寇之手,就算是天兵想要购买,**也无粮可卖,**这里没有办法可想,也只能是按照大明出境作战的规制,自家组织粮草和辎重的运输。</p>

说起境外行军输送粮草,实际上**到大明境内的距离并不比归化城到大同的距离远多少,可王通当日在大同镇向归化城进军的时候,已经提早汇集了各处的运输队伍,山西的商人们也都是多方出力,大同镇本身作为一个边境重镇,也积储了足够的粮草,最关键的一点,当时王通只携带了十日的军粮,其余的都是准备去往归化城筹措,用敌人的粮食存储补充自家,这其中有风险在,到最后只不过博对了。</p>

辽镇这边看似距离近,可实际上却有种种不同之处,首先辽南和**毗邻的边界之地,是辽宁的荒凉穷苦地方,人烟稀少,辽南总兵这一镇本身还需要辽西和辽东供应粮草,还是这两年有边墙外垦殖农庄不断的输入粮食,情况才算有好转。</p>

在这样的状况下,在辽宁东南的义州一带设立大本营,大军自此出发去往**,粮草后勤都要从辽宁和关内各处调进来,然后汇总在义州,再向**进行运输。</p>

运输需要人力和畜力,人和牲畜也需要吃用,运输途中也是个不断消耗粮草的路程,物资用人力和车马从关内和辽西辽东运往辽南,运输本身的消耗就非常的巨量,而且现在王通率领大军正在进入辽宁,对这些兵**供应也是个大数目,各处折抵,汇集在义州的粮草存量有限的很。</p>

而且以李如松为首的辽宁兵马对粮草的消耗,虽然兵马人数比王通率领的大军规模小,可消耗的粮草却少不了多少。</p>

不说别的,那过万匹**耗用就是惊人,而且李如松这一路兵马与禁军不同,他们还是从前的老规制,平日里对步卒民夫苛待的很,但一到了战时就尽可能的吃好吃饱,军需上下其手这个不必说,各处产生的浪费又是一个惊人的数目。</p>

平安道不过是大明大府的面积,运送粮草需要的距离有限,运输本身的耗用还算有限,能够维持供应。</p>

但现在义州大本营的积储就很紧张,给这支前头部队的供应也是吃力的很,虽然现在人马吃的都饱,粮道也没有断,但却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摇摆,稍微过分就要出麻烦。</p>